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文体叙事研究界国际顶级期刊之一、美国的《文体》(Style)2021年春季刊用全部篇幅探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博雅讲席教授申丹首创的一种新的叙事理论,为此特邀申丹撰写目标论文(Target Essay),供多国学者展开探讨。《文体》期刊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这种对话形式的专刊,这是十三年以来的第七个。前面六个专刊均邀请美国或英国的权威学者写出目标论文,这次特意邀请了英美之外的一位中国学者,是因为所探讨的理论正是这位中国学者首创的。

       在《文体》2021年春季刊的编者按中,主编约翰·纳普(John V. Knapp)教授说明目标论文“‘隐性进程’与双重叙事动力(‘Covert Progression’and Dual Narrative Dynamics)”的作者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英语系的杰出教授申丹”,“论文阐述了她近年来对叙事动力的隐性层面和双重性质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理论原理,说明了其重要性”。来自美国(六位)、德国(两位)、英国、法国、西班牙、挪威、丹麦、意大利的西方学者(其中十一位为国际权威或知名教授)和两位中国学者接受了《文体》编辑部发出的回应目标论文的邀请,从各种角度对申丹的理论展开探讨。编辑部还邀请申丹撰写了1.4万英文单词的长篇回应,进一步阐明其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应用价值。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叙事研究界一直聚焦于情节发展。然而,申丹发现在不少作品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股叙事暗流,她将之命名为“隐性进程”,指出它既不是情节的一个分支,也不是情节深处的一个暗层,而是自成一体,构成另外一个叙事进程,自始至终与情节发展并列前行。这两种叙事运动呈现出不同甚或相反的走向,在主题意义、人物塑造和审美价值上均形成对照补充或者对立颠覆的关系。若仅仅关注情节发展,就会对相关作品造成片面理解,甚至严重误解。申丹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叙事、文体、翻译还是认知研究领域,现有的相关理论概念和分析模式都仅仅考虑了情节发展。这样的研究框架无法用于揭示隐性进程,无法解释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也无法说明读者需要对作品做出的复合性质的复杂反应。也就是说,“双重叙事进程”对以往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方法都构成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申丹开拓了新的空间,将一系列理论概念加以双重化,建构了多种具有双重性质的新的分析模式。

       2014年,英美的劳特利奇出版社推出了申丹的专著《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背后的隐性进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将其看作是叙事理论的“重大突破”;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称其是对“叙事诗学的重要贡献”;欧洲叙事学协会前任主席约翰·皮尔(John Pier)强调它“超越了亚里士多德诗学开创的研究传统”,“是对以往研究重要和开创性的增补”。2015年以来,申丹着力探索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并致力于对双重叙事进程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2017年,在布拉格召开的欧洲叙事学协会第五届双年会邀请申丹就“双重叙事运动能如何重构和拓展叙事学”做了一小时大会主旨报告,引起热烈反响。

       早在2004年,国际叙事研究界权威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就在长江学者推荐信中写道:“在北美和欧洲,申丹教授都无疑是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非西方的叙事理论家”,并指出她“作出了三种重要贡献:申丹通过缜密地研究现有的理论,对理论做出了修正,令其更为有效;她观察到不同理论流派、分支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所有的人更清楚地看到研究领域的发展和争论;她把理论的不同分支结合起来,以便做出富有成效的阐释。”十七年来,申丹不断在国际前沿取得新的进展,从多个角度超越西方学者的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她也从修正理论、揭示内涵、清理混乱、梳理关系发展到打破长期学术传统的束缚,开辟新的疆域,首创新的理论和批评模式。

       美国《文体》2021年春季刊推出了多位西方学者运用申丹的理论解读西方小说以及戏剧的论文。另一国际顶级期刊《今日诗学》(Poetics Today)2020冬季刊也发表了西方学者将申丹的理论运用于美国连环漫画分析的论文。法国叙事学常用术语网站已将申丹首创的“隐性进程”作为国际叙事学界的常用术语推出,并予以详细介绍(https://wp.unil.ch/narratologie/2019/12/progression-cachee-covert-progression/)。申丹通过开拓创新,终于成功地让西方学者应用中国学者提出的理论对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展开研究。

       2020年秋,申丹系统探讨这一新理论的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匿名评审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具有极强的创新性”“构建了其独创的理论体系”“其首创的‘双重叙事进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学者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我国学者对当代叙事学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学术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通常采用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申丹的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国学者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对改变依赖西方学者理论的局面具有引领和示范的重要作用。我国外国文学界顶级期刊之一《外国文学》已经用两万字的篇幅将申丹首创的“隐性进程”作为文论的“关键词”推出。据中国知网的检索,多种学术期刊已经登载了超过六十篇采用申丹的“隐性”和“双重”叙事动力理论来分析不同体裁、不同媒介的中外文学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戏剧、电影、魔幻系列小说)的论文。这从一个侧面标志着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开始运用中国学者首创的理论和方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